成都超玥智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国际象棋协会战略合作伙伴

当前位置: > 新闻详情

【视频】王玥老师《棋手成长与提高》郑州讲座精彩回顾!

发表时间:2019-07-26 14:44



01




这次很高兴来到郑州,给大家分享一下我觉得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比较重要的阶段,转折和因素,怎么去下好国际象棋或者国际象棋带给我了什么。


小的时候,学习国际象棋是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因为我学棋的时候是1991年,我是1987年出生的,刚刚四岁,爸妈发现我喜欢看下棋,一看这个东西挺好玩的,就去学了国际象棋。其实学习国际象棋的过程中还是很艰辛的,首先家庭条件一般,其次路程也比较远,但是我觉得在小时候比较关键的一个点就是老妈跟着去学,基本上就是我听一半我老妈听一半,放学回去后,就会有这种家庭的对弈,我老妈特别喜欢陪我玩,然后在家里就不停地去切磋不停地去下。在我学棋头两年,一周可能就是一次课,到暑假可能会多一点,学了两年后成绩非常不错。我老爸老妈包括祖上好几代,没有人是从事智力运动的,包括麻将打得好的都没有,所以说这一块跟天赋,遗传都没有太大的关系。


孩子在四五岁之前注意尽量让他学会不要丢子,随时观察对方准备吃你什么,这个就是常说的下棋能够锻炼注意力,锻炼计算力,锻炼观察力。在这个阶段里,也不要考虑太具体的系统化的学习,主要还是以下棋为主。包括现在互联网的对弈,还有各种做题,这些都可以去考虑。但是我始终觉得,不论哪种方式都不会有孩子跟父母下棋收获多,成就感多。从我自身来说,我那个时候天天和我老妈一起下,刚开始是下不过他们的,真的下不过,输得很惨,到了大概在一年半,两年的时候,这个阶段相对来说个别家长就没时间和精力,就开始原地踏步了,停留在成人的业余爱好阶段,不太可能真真正正的深入。这个时候包括像我老爸老妈,可能就下不过我。每天基本上就是吃过晚饭,利用看电视的时间,去下一盘,这种状态大概持续了三年,刚开始是我和老妈单打,后来是跟老爸单打,到后面就是老爸老妈一起上双打,最后的时候,他们已经开始要求悔棋了,然后给予我各种各样的好处,我也愿意拿好处。家长们应该想类似于这样的办法让对局的质量提高,换句话说就是尽可能的减少失误。


从四岁到七、八岁的时候是我甩开同龄小朋友最快的一个阶段,为什么呢?首先是我喜欢,其次是在棋盘上花的时间是非常非常多,而且这个时间并不是刻意挤出来的,就是把一些平常的娱乐活动换成了下棋而已,总要去玩的嘛,我不喜欢去游乐园玩,那个时候也没有什么游乐园,去动物园的话也太远了,就把平时的娱乐时间换成了下棋。这样的话,训练效果是非常好的,用了三年的时间,就跟同龄的孩子拉开差距。


七岁这个时候下棋下得也不能称为很好,我可以举了个小例子,当时一次正规比赛,下得不认真,下棋的时候觉得自己有优势,整个人就飞起来的那种感觉,恨不得赛场所有的焦点都在我身上,整个赛场哪里都看,就是不看棋盘,后来下完以后,被对手从棋盘下面拿了一个马放到棋盘上,把我将死了,这个真事,现在还记忆犹新。开局几步棋就把对手两个马吃了,最后被将杀的时候,棋盘上还有一个马,后来在我复盘的时候发现不对。这不是听一个笑话,如果我有一个完整的思维逻辑,有一个完整记忆空间,那就不可能发生,因为看一眼局面就可以把后面的对局进行大概推演,当某一个细节突然发生巨大的改变,是不可能瞒住我们所谓的这个棋手的,所以我七八岁的时候还是没有什么章法,看一步下一步,但是我熟练度非常高,每一步棋反应非常快,战术做的非常好。


02



实际上要说真正开始去学棋,真正开始想要去进步,觉得自己有希望,就是去外地参加比赛。大概就是七八岁的样子,去到了天津的国家少年队,国家少年队是1995年组建的,我是1996年去的,去的时候,全家总动员一起开会,我记得天津那个时候的收费是900元每个月,连吃带住带训练,反正我记得费用还是挺高的,这是后来让我觉得改变一生的机会。在今年五一的时候,跟我老爸聊天,去总结我们这些年的经验,我爸还是觉得他当年挺有战略眼光的,太原这个地方太小,舍尽家财也要出去去看一眼。那个时候把学棋放在了第一位,别看我比较调皮,但在棋上花的时间比较多,并且我的学习成绩在当时是非常好的。后来我三年级到六年级的课程基本上全部都是自学,在天津上初中的时候,年级主任非常喜欢我,在这里不是想表达智商有多高,其实我觉得主要还是培养学习能力,或者说是适应能力,我更喜欢叫它生存能力。那时候的成长环境是每星期只有半个小时的外出时间,铁门一旦封闭起来的话,老师一般是不管你的,所有的孩子是不分年级的,9岁的和16岁的在一起是完全没有办法抗衡的,即使你发育再好,也是无法抗衡的。很多的家长因为受不了,隔一两个月过来看孩子,吃不好睡不好,天天还要受到欺负怎么办?拎包回家。我在那里那么多年的时间,身边的队友换了一批又一批,人总要学会生存,根据身边的环境去改变自己,这个就是我认为在学习能力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


我们一直喜欢叫那个地方大铁门,所有人关在里面,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我在里面关了一年,首先自信心完全不一样了,在这里插个话题,经常会有家长问我,什么时候该去比赛,就是什么时候觉得自己是一只老虎,渴望出去战斗的时候。其实呢现在比赛非常的多,我小时候比赛非常少,现在的比赛家长考虑的什么,第一个时间合适,第二地点要好,食宿OK,性价比较高,成本合适,但其实我们小的时候没有那么多的选择,比赛非常少,我们在铁门里面整整憋了一年,没有比赛下,天天在训练,等我后来出来打李杯的时候,不会像现在的小朋友这样,想着要去升级?不是的,想着要去夺冠?也不是这样的,就像是疯了一样,拼命的想去赢棋,成绩跟我是没有关系的,升不升级跟我没有关系的,冠军不冠军跟我也是没有关系的,就想去赢棋。所以在10岁那年去打李杯的时候,因为已经憋了一年了,就想出去打比赛,当时去到青岛的时候,我记得很清楚,9连胜,感觉整个人都膨胀了,但非常不幸,到第十盘的时候,我就溃了,对手跟我提和,其实和了话,就会提前一轮夺冠,但是呢,还是拒接和棋,我一直想着在李杯拿个十一连胜,后来直到不打李杯了也没有拿到。


其实我觉得很多时候,孩子优秀与否,真的不是在书本上可以学习到的,这是一种全方位的影响,包括环境,在当时的那个环境下,你可以理解为把一群优秀的人集中在一起,因为每年都要选拔,如果掉队了,可能就被淘汰掉。一般的孩子都是在父母身边,在父母的关爱下长大,而我们是随时都有可能面临生存考验。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就知道我为什么13岁下得比别人好。那个时候在北京在训练,知道上海有个比赛,奖金非常高,3000块,3000块钱对于我们那个时候是无法想象的巨款,因为那个时候生活费太少了。后来我就和小伙伴去商量,这个钱要去挣,这个奖金要是拿到,回来可以去吃很多好吃的,但是悲剧的是我们口袋里仅仅只有去的路费。后来我俩一商量,就拿口袋仅有的钱,买了从北京到上海的绿皮火车票。到了上海后,我俩找了一间10块钱的地下室,每天吃的是两三块钱一碗的牛肉面。去的时候就有绝对的自信,如果我们拿不到这个奖,有可能就没有回来的路费,因为那个时候没有手机转账,如果要汇钱,可能要很久很久,但是对于和我们同场竞技的这些小朋友,他们可能是父母带着参赛顺便旅游的,而我们不一样,坚信奖金就是我们回去的路费以及剩下的饭钱。跟动物世界差不多,兔子为什么要跑得那么快,可能对别人来说,这就是一顿饭钱的事情,对我们来说,跑慢了就完蛋了,当然要跑快,所以我们在那个时候跟同年龄的孩子竞技心态是完全不一样的,但是首先要有强大的心理支撑,不能因为压力过大把自己压倒了,当然目标是要符合自己实力定位的。很多时候孩子本身可能没有太大的问题,更多的问题是家长给他造就的环境,我和老妈聊起来,我们当时的环境,给我造就的想法就是我们是职业棋手,要以这个为生存,出去打比赛,就给自己定一个目标,要想办法去拿冠军。对于我们同龄的一些小朋友来说,父母带着住着好酒店,他们可能想要去下好,我们称之为“旅游棋手”,很大一部分的成分是想要旅游,而不是真真正正的想去比赛。我们那个时候如果拿不了冠军,就没有回来的路费,所以说每一盘棋,每一步棋,每一个走法上面,我都会更加认真地去想办法赢下来,那场比赛我很顺利得拿到冠军,开开心心买了张卧铺票回到了北京。


后面还有很多类似的比赛,有很多这种离奇的经历,这些都是不可思议的年代化的产物,现在不可复制。如果说现在一个13岁的儿童拿着身份证去外地,全部都自己搞定,那他的学习,学棋还有其他任何方面都差不到哪里去,这样的底子学什么都不会差。我老爸老妈一直给我强调的是送出去之后只能靠自己,他们任何忙都帮不上。很多时候家长应该从自己身上去找找问题,每一次比赛的时候,你应该和孩子沟通赛前制定的目标,这个目标定什么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有了这个目标后,你就会发现棋的质量就会高了很多,当然还有一些下棋的理念,比如永远不要去急于求成,少下骗招,尽可能的让孩子自己去拼搏,才是一些正确的理念。


在我之后的成长过程中,我一直认为,小的时候的那段经历,才是对我整个人生改变最大的,在一个残酷的环境下要想办法去生存,很多东西都是要靠自己。最后建议各位家长在学棋过程中要多去和俱乐部的老师沟通,绝大部分人都困在所谓的前两年,因为前两年人数最多,所有人想要去冲刺,由于体育项目的特性,大浪淘沙,基本上就这样被淘汰下来,只要顺利的通过前两年,后面你会发现下棋的真正乐趣。



03



问题一:如何知道自己孩子是否有天赋?

答:以前我也写过,如果有教练告诉你,你家孩子有天赋,基本上是哄你的,我小时候被哄过,我妈被哄过,没有谁可以给你保证孩子会有什么什么样的天赋。对家长来说,孩子们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天赋。两年以前,你总是发现他能偷吃你的子,但是你不能偷吃他的子,这就叫天赋。两年之后你发现他花在棋上的时间越来越多,不用你去督促他,那这个就叫天赋。再往后面的时候,你会发现他经过一次又一次失败的打击,都想办法站起来继续往前走的时候,那就叫有天赋。实际上这就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所以说两年前作为家长要更多地去跟孩子下,如果说你故意卖一个破绽,他看出来,这就是天赋。并且这个也是只能和同龄人去比,我是这么理解。


问题二:现在学生兴趣都非常广泛,我的孩子喜欢国际象棋,同时也对其他事物感兴趣,您刚才提到专注的问题,关于这个时间分配,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答:北上广,成都,杭州所有家长面临的问题是一样,都是这个时间分配的问题,这个在棋上面确实没有特别标准的答案,就是我刚所说的,我们的任何东西都不能模仿照抄,而是想办法去超越它,去总结它。现在没有办法做到完全封闭了,手机视频太方便了,我们那个时候就前台一个电话,没有太多的娱乐项目,没有手机游戏,每天半个小时的《灌篮高手》就是我整个童年唯一的乐趣,现在太多娱乐项目了,电视节目也不用每天等半个小时,随意在网上一搜就有。孩子们的兴趣肯定会非常分散,我没办法给你一个特别标准答案,但是可以给你一个建议,我自己总结的一个东西,如果说真正去喜欢一个东西的时候,实际你可以把要去做的东西结合起来,比如说我在踢球的时候,我那个时候就在想棋,如果把足球场换成一个棋盘,很多时候策略是一样的,利用场地的宽度,棋盘的宽度,去思考如何调动兵力,如果把它们都做成一个单列的话,就会很累,我们所学的东西都是一条单独的线,我们本身也要做一个综合素质教育的人,家长应该想办法引导孩子把所学东西融合到一起,我们所做的每件事情都是一个分支,真正的成功者是可以把这些东西都融合到一起的,我只能给一个参考建议。


问题三:我家孩子刚6岁,去年开始接触国际象棋,是突飞猛进的一年,因为很感兴趣,孩子也很喜欢,然后今年稍微有点儿贪玩,督促孩子下棋,她也愿意下,但是不像去年那种状态,我想如何让孩子一直保持这个兴趣,有没有必要强迫孩子每天下一盘棋,或者做些练习题?

答: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孩子刚开始兴趣大这是一个正常现象,因为下棋是他最早接触而且看得到的智力比拼,其他东西都没有那么快的看到结果,我们通常是需要对于所做事情有一个非常快的反应的心态,打个比方,游戏为什么好玩,学习为什么不好玩,推想一下,每砍一刀怪物,就可以看到经验值再涨,砍死一只怪物,可以确定我的经验值涨多少,就会有一个长久的规划,是一只两只还是三只我就可以升级,可以随时随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而学习是不能知道,谁也没有办法保证我做完这道题能加几分,学习是一个自由探索模式,下棋也是一样的,在这个阶段千万注意不要把下棋和做题搞混了,虽然都是在学习国际象棋,但是下棋和做题是两个独立出来的项目,因为下棋你可以理解为他在打游戏,因为他是有及时回应的,每走完一步棋,马上对面就可以给我回应。而做题很多时候是需要自己单独独立思考的,就是你只有一个人在玩,你需要把周围局面都策划好,很多家长都觉得反正你都是在学棋,只要把时间花在棋上,你都是在学棋,在这个阶段,如果想要提高孩子的兴趣,不要偷懒,尽可能多的去和孩子下一下,下完之后,打个比方,如果我陪你下一盘棋,你要输了,需要作对十道题,我们就可以接着下,这个效果可能是最完美的。不要压力太大,让孩子一味的去做题,这样兴趣就做没了。多下,用诱导的方式让孩子去做题。


问题四:我女儿可能不是一个喜欢挑战的小女生,她有的时候可能会规避一些困难,遇到困难会产生退缩心理,我和孩子爸爸觉得应该坚持,国际象棋非常锻炼人的心智,对她有好处,但是女儿传达的信息就是我不是很感兴趣,我们一直处于矛盾的阶段,最后和女儿商量之后她同意去兴趣班,愿意打比赛,愿意去学棋,我们作为家长从内心会觉得是不是给女儿产生一种心理压力?

答:我明白你的意思,这个就是我们项目的特点,所谓的冠军只有一个,学得再好的两个人,冠军只有一个。你首先要了解,这个项目是非常残酷的,尤其是当你越想赢的时候就越残酷,我见过很多职业棋手,输完棋用头撞墙,真撞,一点也不夸张,并且还是世界顶尖棋手,包括我也会犯一些很愚蠢的失误,很痛苦但是完全没有办法再重来一次,体育竞技项目就是因为这样才精彩,所以说对于小朋友来说,你要和他沟通好这是一个非常残酷的项目,任何小朋友包括我们成年人,遇到困难,本能就是退缩,往前进的一定是伟人。小女孩本身喜欢的是你好我好大家好,比如说跳个皮筋,跳个舞,大家都好,但是下棋最终只能有一个好,我好你就好不了,你好我就好不了,但就是因为这样才好玩,这永远是一个矛盾的话题。你越想要让他给你收获,你就要承担更大的风险,如果下一盘棋,输了就没有提高了吗?这肯定不是,提高很多时候都是方方面面的。我有一个学生去年考了600多分,考到了厦门大学经济系,高一还在跟我学,当时是在全成都市最好的尖子班,周一早上到周日晚上一直不停的在上课,成都的教学压力也很大,他就拿下棋当放松,高中了嘛,家长早就不让孩子学了,时间很紧张,但是孩子下的真的不错,非常有天赋的小男孩,他就拿下棋当放松和娱乐,天天面对学习的压力,就感觉很多时候脑子都是固化的,没有独立思考的空间,所以说下棋的时候想象力特别天马行空,想怎么来就怎么来,完全没有任何拘束感,但是也是合理的天马行空。面对高考的压力,我看着就很紧张,孩子就说,这有什么好紧张,反正我就学,会就会,不会就拉到。很多时候我就觉得这是国际象棋带给他的帮助,他也喜欢下一些快棋类的,时钟经常就是五秒几秒的,带给他的帮助就是心态的提高。


问题五:孩子今年8岁,棋力水平不稳定,某平台的分数一直在1000——1300反复很多次,这是不是没有进步啊?

答:这是一个很常态的问题,这个分数可以做一个参考,但不要过于当真。小朋友棋力水平有浮动是呈阶段性,学棋的提高不是大家想的一条线上升,更多的时候像股票一样不停的再走。以我自己为例,我等级分刚开始出来的时候是2100多,很快就上到2300,但是2300分这个地方我停了好久才爬到2400,在2400大概停了一两年,2500基本没有停就升到了2600,过了半年的时间我就马上冲到2700,2700马上冲到2750,就是一个爆发式进步。比赛有浮动有失误很正常,失误的原因很多时候分两部分:一个水平原因一个心态原因。要去分析这些失误背后的原因,再去想办法去总结。这个问题太笼统了,我只能告诉你成绩提升是阶段性的,天天下也要配合去做题配合去听课也要去总结,下棋也有很多,理论开局中局残局,有对弈有总结,到了这个阶段,你真正想要去上一个档次的话,训练手段就要丰富起来。


问题六:国际象棋开局种类非常多,业余棋手(如二级以上水平的棋手)在选择开局上有没有可以推荐的,如何去学习开局?

答:这个问题问到点上了,开局就和球场上的战术一样,你要说他是个宝贝,确实是个宝贝,因为所有人都不知道,但是你真把这个宝贝拿出来了,所有人都知道了,他就是不是宝贝了。开局就是这样,自己研究出来的才是最好的,我们俱乐部会讲好多好多种开局,我更多的时候,会让学生去挑一个我来讲,到了二级,每一盘棋的战斗都是非常漫长的,最简单实际的做法就是把整个精力放到提高中残局上,开局只要不要输太多分就可以了。



end.png


文末.jpg


王玥老师的干货系列
*本次干货内容将区别以往文章中所保留的谨慎态度,是一篇浓缩了大量由本人亲身鉴证及众多优秀棋手总结出的事实性文章。早...
2019-08-01
最近又有不少家长向我咨询:为什么我的孩子只喜欢下棋,不喜欢做题?其实在我从事国际象棋教育工作有限的时间里,这个问题...
*国际象棋是一门充满变幻的项目,下面所有内容皆为个人观点且有时效性,如觉不适还请谅解。(文末有AlphaGoZer...
*国际象棋是一门充满变化的项目,下面所有内容皆为个人观点且有时效性,如觉不适还请谅解。大家好,很久没有与大家见面了...
这里先给大家说声抱歉,最近比较忙,耽搁了些时间。干货4主要分享小棋手处在成长阶段时,家长如果不懂棋,该去如何辅助训...
以下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如觉不适请见谅,请勿对号入座。影子教练的入门理念一眨眼做教练已经七年了,经常有家长问我,你...
爱好到职业前的准备以下内容仅代表我个人观点,如觉不适请谅解,请勿对号入座。我小时候特别崇拜那些世界名手,睡觉前总是...
导读 :这是一篇干货文章,以下的部分内容可能会让您感到些许不适,我只能保证内容和数据绝对真实,也请不要对号入座。已...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副标题